我翻了一下,書是《呼嘯山莊》、《飄》、王小波《黃金時代》等,雜志是當時風靡的《知音》、《故事會》等。
三黑子拿了一根香蕉,一邊大口嚼著,一邊說:“豪!真土豪!”
“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王室團隊來這里享受海上旅行!”
我心中那股焦慮感卻再次襲來。
西丫王子連后勤保障都如此牛比。
他們前線的戰力能強到什麼程度?
面對這種團隊,我們猶如光腳跟汽車賽跑,哥們從沒玩過啊!
我說道:“先睡覺!”
一切必須先休息好再說。
第二天。
為了知己知彼,我一大早就起來了,轉悠了一下,初步摸了一下情況。
這里面總共三十人左右。
穿白袍的僅僅是西丫王子和四位貼身下屬,二十來人是安保團隊,他們身上帶什麼武器我不知道,因為他們一直沒露出來,但看得出來,他們非常專業,因為這些人的帳篷看起來無規律,實則全圍著西丫王子帳篷設置,分層包圍,還不定時進行巡邏。
其余六人為江湖人士,身材均比較瘦,但手腳很長,臉色較黑,白眼皮泛紅。
這些家伙無聊的時候,會坐在石頭上,拿小塊片石來刮自己的腳底板,常常刮下一層又一層油脂一樣的白臘。
長相和行為與職業的關聯很大。
毫無疑問。
他們全是西丫王子請過來的頂尖海猴子!
早上我們吃的是咖喱飯、羅宋湯、袋裝牛奶。
吃過了早飯。
我見到西丫王子和身邊的貼身下屬在一處高地,搬了幾張躺椅,戴著墨鏡在曬太陽,旁邊還有紅酒,一副悠閑愜意之感。
翻譯走過來了。
他對我們說:“胡女士,西丫王子問你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工作?”
小虎娘胡沁回道:“現在就可以。”
翻譯點了點頭,帶我們去了一個帳篷,帳篷門口有人正在守著,進去之前,又過了一遍安檢。
帳篷里面有一張桌子,上面鋪了一張白布,白布上有一個劍架,架上是一把寶光熠熠的青銅劍,旁邊依次順序擺放著三塊青銅殘片。
走近一看。
青銅劍體上的污垢顯然曾被專心清理過。
上面銅銹散發著古幽之光,
令人心悸。
劍身八十多厘米,薄、窄,狀若柳葉,距離劍尖五六厘米之處,弧形內收,呈“束腰”形,刃部依然可以感受到陣陣寒光。
這是一把來自兩千年多前的秦劍!
我很想要!
第七百五十四章 胡沁舞劍
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古劍。
劍最初其實不屬于中原地區的原創兵器,而是從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傳入,但中原地區卻將劍文化給發揚光大。
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劍為朱開溝遺址出土的“鄂爾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銅短劍”,約為公元前十五世紀的早商時期的,劍身長二十多厘米。
春秋之前的劍,一般都比較短,均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間(正因如此,春秋的刺客才能把劍藏在魚腹、書卷當中)。
那時候大規模的戰爭主要用戈(“戈”字代表戰爭也由此而來),不用劍。
劍也并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,必須是君子,用來耍帥其實多過于殺人。
而且,在劍出鞘之時,君子必須要手掐劍指開劍氣,一來將自己的氣脈灌注于劍,做到人劍合一,二來禮貌地表示我現在要用劍干你了,請準備好。
到了春秋末期,劍開始變長至五十到七十厘米。
秦朝之時,為了利用劍進行搏殺,劍長加到了八九十厘米,劍身前端專門鍛造“束腰”造型,主要功能是為了穿透對方的鎧甲之時增加力量和速度。
唐朝時期,由于禁銅,加之冶鐵業的發展,兵器用刀多過于劍,唐刀成了大名鼎鼎的存在(櫻花國的武士刀,其實就是學咱們的唐刀,這點不容置疑)。
再往后,劍的鑄造變得五花八門,材質上銅鐵鋼金銀木皆有,長短也沒統一的制式,用劍之人也不講規矩了。
眼前這把劍,屬于典型的秦青銅寶劍。
我很想去摸。
但考慮到我現在的身份只是一位下屬,旁邊還有翻譯看著,只得強忍。
小虎娘胡沁戴上了旁邊的手套,拿起了劍,先仔細端詳了一會兒。
爾后。
她問:“可否擊石鑒定?”
翻譯點了點頭,拍了一下手掌。
帳篷外面進來一個人,抱著一塊大石頭,石頭上還包了一層厚厚的布。
這是為了防止損害寶劍的劍尖。
看來早有準備。
其實就這質量的青銅劍,石頭外面不包布也不會有什麼問題,但這畢竟是寶貝,容不得任何閃失。
翻譯說道:“請!”
小虎娘胡沁點了點頭,示意我們散開。
她開始耍劍。
這一耍。
我算是知道了什麼叫鑄劍世家后人。
小胡娘胡沁劍指一掐,一把青銅劍讓她耍的劍花朵朵,姿態無比瀟灑,猶如古代的女俠,到最后,她嘴里矯喝一聲,一聲悶響,劍尖猛地擊在了包著厚布的石頭上。
讓人驚嘆的是。
劍身竟然瞬間彎曲成了一個弧度。
小胡娘胡沁借著劍身弧度回彈的力道,迅疾拔劍,身軀躍起,往后退,余力的慣性,竟然退了幾米遠才落定。